安全炒股配资开户
6月24日,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紫晶存储”)公告称,近日收到中信建投、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关于其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诉讼案件材料,向其追偿此前先行垫付给适格投资者的赔偿款10.86亿元。
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经过18年的筹备,终于姗姗来迟,于8月16日上映。
从2006年的“红楼梦中人”筹备开始,没想到,期间发生变故,胡玫离开红楼剧组,另起炉灶。
之后,经过十年的剧本创作,到2016年得到立项批准,2017年开始海选演员,2018年开机拍摄,再到2024年获得公映机会,这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胡玫足足等了18年。
胡玫说,
反正18年来,我对得起《红楼梦》了。我觉得我18年的付出是值得的,我的等待是值得的,我拍的这部《红楼梦》是我心中的,不同于以往的一部青春片的《红楼梦》。
可惜,这部影片轰轰烈烈上映后,惨遭大量的负面评价,口碑和票房双双失利。
最被大众诟病的,是剧本的改编和演员的选角。
对于剧本的改编,没有保持原著的精髓,过分强调了“年轻化”和“权谋与爱情”的元素,使作品过于商业化,失去了原本《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影片中的演员,和原著中的角色相去甚远,特别是饰演林黛玉的张淼怡,更是被大众一面倒的吐槽,很多观众都说,“一黛不如一黛”。
其实,早在18年前,也就是胡玫最早准备筹拍《红楼梦》之际,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在北大演讲的舞台上,就重拍《红楼梦》,说过一段话,曾预判了三点,而今,在影片《红楼梦》中,这三点全中了。
2006年,陈晓旭就未来影视剧的发展,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可以去观察,包括影视,现在流行的是戏说,或者是改编名著,也是全部改得面目全非。我听说要重拍的《红楼梦》,也要改,就是要把宝黛钗的爱情线,把它渲染,因为观众喜欢看。我觉得这完全是降低了观众的审美标准,是对观众智慧的一种侮辱。这不是观众在误导,是他们在误导观众。同时,观众会给他们带来一种错误的信息,让他们产生一种错觉,这样一来,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所有的制片人,投资者的心,不知道安住在一个怎样的坐标上,无的放矢,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他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惶惶不可终日,然后就变得非常非常的利,就把利益放在最前面的一种,很恐慌的那种感觉。”
让我们看看陈晓旭预判的是哪三点,胡玫版《红楼梦》又是如何一一都踩进去的呢?
第一,名著改编的面目全非。陈晓旭说,现在的影视剧,改编名著,全部改的面目全非。
当然,当年她说“听说要重拍《红楼梦》”,这个《红楼梦》,不是今年新上映的影版《红楼梦》,而是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也就是最初胡玫执导,但最后愤而出走,李少红临危受命导演的电视剧。
对于改编,胡玫自己也说,“毕竟是打着《红楼梦》的招牌,所以《红楼梦》中主要的情节,都要尽可能地装进去,但也确实做不到面面俱到。”
由此可见,这只是一部打着《红楼梦》招牌的影片。
“阴谋与爱情”是影片的主色调。
所谓“阴谋”,经济利益和家族势力,构成阻碍年轻人自由追求爱情的屏障。
应该是剧中所说的,“这件事儿就只有一个掉包的法子”,映射的正是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三人悲剧收场的阴谋。
而那句反复出现的“林家的银子”,也就是“贾坑林财说”,更是新颖。
爱情,自不必说了,就是宝黛钗之间的爱情。
而黛玉葬花、焦大骂街、刘姥姥进大观园、宝玉摔玉这些原著中的经典场景,胡玫团队也进行了改编,说是用新的戏剧逻辑将它们融合在故事中。
我们看一下对《红楼梦》小说的正确描述: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当年,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对原著不敢有半分改动,他说,照着原著拍,把原著的精髓拍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敢随意改动呢?
而胡玫呢?只是披着《红楼梦》的外衣,用了一个“宝黛钗”的爱情,拍了一部青春偶像剧。
第二,审美标准。陈晓旭说,这完全是降低了观众的审美标准,是对观众智慧的一种侮辱。
胡玫觉得主要演绎“宝黛钗”的爱情,观众喜欢看,再加上“阴谋论”,更会引起观众的猎奇心理。
实则,这根本就是对观众智慧的一种侮辱,从满网差评就可以看出。
而对选角,特别是饰演林黛玉的张淼怡,更是一种审美降级,这就是书中“稀世之俊美”的林黛玉?这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妹妹?
这哪里有半点弱柳扶风的样子,哪里有一点点通身的气派?
可胡玫偏偏不信,她觉得自己选的张淼怡,就是林黛玉,这个林妹妹哪里丑了?
不管是边程,黄佳容,林鹏,还是关晓彤,罗海琼,卢燕,演员本身的气质和角色严重不符,都无法让 观众把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无法产生共鸣,感受不到角色的魅力。
同时也因为87版《红楼梦》珠玉在前,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邓婕饰演的角色太深入人心,仿佛是从书中走出来一样,所以,要想超越,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不是你说这是“林黛玉”,她就是“林黛玉”了,而是观众认为这个是“林黛玉”,她才是“林黛玉”,不要试图降低观众的审美,更不要侮辱观众的智商。
当然,演员外貌不符合,只是一部分,而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张淼怡说,林黛玉很勇敢,离经叛道,特立独行,薛宝钗循规蹈矩,很稳重。黄佳容说,薛宝钗的遗憾,是没有的得到一个爱自己的丈夫。
这就是两位主角对自己所饰演角色的理解。
试问,就这水平,能拍出角色的感觉来吗?胡玫还夸赞薛宝钗的扮演者,把原著《红楼梦》反复看了四遍,这四遍,是怎么看的呀?
连主角都这样,更别提那些配角了。
第三,恶性循环。陈晓旭说,所有制片人,投资者都把利益放在最前面。
确实,现在不管投资拍摄什么,制片人和投资方都把李伊放在第一,投入是为了更好的收入。亏本的买卖,谁也不愿意干。
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而当年87版《红楼梦》,86版《西游记》,94版《三国演义》这些名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是无论是央视领导,还是剧组成员,都没有把利益放在首位。
央视领导没有把计较收益,演员不在乎片酬,都是为了艺术,为了作品,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只为把作品拍好。
而今,资本与权势联手,使得名著成为赚钱的工具,没有世界观、文学观、价值观,一切都是赚钱的筹码。
不但要看到收益,还要很快的看到收益,赚得盆满钵满,才是最终目的。
就像30年后,王扶林接受采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现在采用市场经济了,一切都有经济杠杆左右着。可《泰坦尼克号》它花了几年时间,它的制片人,导演就有这个眼光,他觉得三四年的功夫下进去之后,我最后能收回来。现在都是急功近利,没有这个眼光,没有这个远大的抱负,希望今年拍了,今年这个银子哗哗进来。急功近利可以,但不能都是快餐。你花时间拍,确实是经典,不要拍亏本,它肯定能收回来。”
胡玫的这部《红楼梦》,美其名曰筹备了18年,其实,2006年,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也就是2010版《红楼梦》筹拍的时间。
2016年剧本完成,期间说是十年创作,实则不然,胡玫也说,这些年也在做别的事情,是2016年才获得许可的资格,2017年选角,之后培训,2018年拍摄完成,只不过,由于原因,2024年才上映而已。
这和87版《红楼梦》筹拍五年的“筹拍”,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王扶林的五年,可是货真价实的五年。
不得不说,陈晓旭不单单是林黛玉,还是一个商业奇才,早在18年前,她就可以对影视圈看的如此透彻,如此通透,如此明白。
所以,胡玫版《红楼梦》扑街,在所难免。
如果没有极大的诚意和勇气炒股杠杆啥意思,还是不要随意翻拍名著了。
发布于:山东省